罗技G502 Proteus Core 自适应游戏鼠标深入体验+对比评测
贴几张大家喜闻乐见的图吧
说明:
1. 全部在Q_PAD涂层垫上画的;
2. 采用我最习惯的设置,1000Hz回报率,1200DPI;
3. 角速度捕捉=Freemove=直线修正;
4. G502表面调试设置为Q_PAD(针对涂层垫做过调试)
5. MLG的设置项有些多,就把设置贴出来了;
6. 其中直线图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前两条为慢速画的,后两条偏快;斜线图看上去稍微粗点的4条线均为慢速画,偏细的偏快。
这些图大家看看就好,人为因素占的比重太大,我个人觉得别太当回事。
就实际使用中的移动感受来说,就以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游戏(Lol CS)来谈谈G502与G500、G700的感受吧(其中G700过年的时候给侄子了,但它有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很难让人忘却)。
在CS中我习惯趴握(设置为800DPI、1000Hz回报率、关闭直线修正、游戏中鼠标速率设定为1),移动的时候是整个小臂一起动的,手腕不用力,应该是传说中的“趴握手臂流”,G502和G500的移动轨迹在这款游戏中高度相似,我是真没有感觉出有什么不同。倒是G700有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同样是800DPI下,相似的移动幅度,准星移动范围相比G500要大许多。其次,横向水平快速移动的时候,准星会有一定上移,慢速情况下没这个问题,但随着速度加快,上移幅度会增加(都是无线状态下的感受,很遗憾,我从来没在有线情况下玩过CS,不太清楚接上线是个什么样)。这个问题直接导致G700彻底沦为我WOW专用鼠。
LoL(1200DPI、1000Hz、关闭直线修正、游戏中鼠标速率默认)中我习惯拇指、无名指、小指夹紧两侧,手掌、食指和无名指全部隆起,手腕固定于桌面进行操作,移动时候是手指和手腕一起动的,这个,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流,“捏鼠手腕流”? 在这个游戏中,能感受到G500前置光头带来的差异,这种感觉很难具体说出,大致感受就好像是同样1200DP下,G502在经行一些方向的移动时,少了50-100DPI的感觉。至于G700,玩LOL我几乎不会去用它,太重了,就算有啥感觉,也不深刻。
另外SENSEI MLG这个鼠标,移动上我感觉怪怪的,不是说他飘忽、不稳定或者移动时候存在抖动等问题。入手后也第一时间到各大论坛上去了解下,解释大多都是“采用的9800引擎有个负加速问题”,有些人给出的解决办法是把响应高度设为100%,但我就算是设为100%,移动上还是怪怪的,后来是发现了一篇帖子做的测试(w_w_w.pcwaishe.c_n/thread-416774-1-1.html 请去掉下划线)自己也相印的测了一下,同样觉得不应该是加速度方面有问题。这种怪怪的感觉从我主观感受上来讲,感觉这鼠有微小的延迟,也就是屏幕上光标移动总是比鼠标实际移动慢上半拍 ,有点跟不上节奏的感觉。 虽然我入它目的是为了玩Lol用的(G500有些重,长时间玩不太适合),因为这个问题的存在,惨遭封箱。
响应高度:
G502,设置中是没有响应高度这一选项的,但实际上它与当前表面的设置相互关联。比如当我表面设置中选中“G440硬质鼠标垫”时,在Q_PAD涂层垫上使用,鼠标稍稍抬起一点移动,光标便没有反应了,我没有G440垫,也就没办法感受到真实表面上响应高度;当表面设置中选中“发票背面”,在Q_PAD涂层垫上使用,响应高度又相应的变高了些;在设置为针对Q_PAD涂层垫调试过的“Q_PAD”时,响应高度介于两者之间,与G500的响应高度差不多,要偏低一点。另外,当设置为“发票背面”在发票背面上使用时,响应高度和上面“Q_PAD”对应Q_PAD涂层垫上使用的响应高度几乎一致。就实际正常使用的情况来说(设置对应表面),响应高度与G500的平均响应高度差不多,可能要稍偏低一些。
MLG,无论是驱动还是通过鼠标本身都可以调整响应高度,其中驱动为0%-100%,鼠标5-32,调节获得的响应高度差异,具体感觉上还是很明显的。还有,这个响应高度调节在不同表面上可用范围有些许差异,比如我的这块涂层垫,鼠标上设置至少得高于10,原地快速画圈才不会慢慢飘走。总的来说,得根据个人使用习惯结合不同表面来调整到适合的值上。
G500响应高度不可调,但在不同表面上也是有微小变化,在发票背面上要比Q_PAD涂层垫上稍低。
相关阅读
作者
1篇 文章总数
548807 总阅读量
推荐阅读
残夏 2025/04/29
残夏 2025/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