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钛度,人皇Sky李晓峰亲自领导的游戏外设新品牌。
Sky是一代游戏玩家心中的偶像,尤其是对于我和一众War3时代走过来的游戏玩家而言,你可以不喜欢他,但是你不可否认的是Sky可以算是中国电竞的重要代言人,Sky代表着一个电竞的巅峰和一个时代。
对于钛度鼠标,首先要说的是我是冲着Sky才会第一时间预定的。只不过这有一个前提,就是这款鼠标确实是我觉得可以的。299的价格,A9800引擎,看上去的握持和外观都比较容易接受的设计。
但是这款鼠标到底如何呢,为了尊重Sky,所以才要抛开他个人的影响来详尽的分析一下。
包装及配件
在我看来,钛度的这个包装是下了心思的,上下盒尺寸严丝合缝,鼠标在盒内保持稳定,上盖内部有海绵,对鼠标的保护也很是到位。最重要的是,这个上盖打开之后,“为电竞而生”这几个字和右边鼠标的排布,就像是发布会上的展示画面一样,这种特殊的感觉还真是以前的外设包装没有遇到过的。
配件其实很简单,静电袋包装的数据线,说明书,和Sky签名的“钛度科技的第一封信”。这个静电袋包装倒是可以防止二手,不过现在也没在别的电商平台发售,没啥用。
外观
对于我这种超级汗手来说,我是拒绝光面的,所以选择了黑色版本。钛度的这个涂层的手感和我平时使用的其他鼠标略有不同,更多的接近磨砂的手感,这个具体后面再说。
底部的设计比较简洁,上面是标贴,引擎光头的周围还有一个钛度Logo的轮廓,也算是比较有特点。四颗磁吸式脚贴属于比较小的类型,磁吸的力度还是不错的,在罗总的钢垫子上也没有额外的吸附感觉(笑)。磁吸可拆的设计比较方便磨损后更换(首批用户还送了一套脚贴),只不过我还是不建议经常拆着玩。
磁吸式的上盖和左右侧裙。磁吸的稳定性非常不错,没有任何的晃动,侧面和顶面受力也不会有形变,模具的精度非常的高。上壳的设计和安装方式充分的考虑到了对于按键手感的控制。虽然没有采用十字或者一字的按键柱,但是按键柱顶部的圆形特氟龙贴应该可以比较好的防止按键柱磨损可能导致的各种问题。
拆解
外链G.E.M的钛度鼠标【拆你解】,感谢授权。
http://www.pcwaishe.cn/article-13883-2.html
自己不拆的因素有二
一是短时间之内这个会作为我的第二主力鼠,同时也是为了得到更多的使用体验,有部分问题也在等待优化,暂时不想破坏了它的完整性。对于一般的用户来说,不推荐拆解,也是因为大部分人还是买来用的,拆了也影响售后。
第二,尽量不要拆的原因。虽然钛度的拆解难度相对低一些,因为螺丝都在磁吸拆卸的脚贴下面。但是拆卸的时候难免有螺丝的金属碎屑,一旦附着在磁铁上,会影响磁吸的贴合稳定程度。同时因为内部构造相对来说比较复杂,排线非常的多,频繁拆开对于排线的寿命也是一个损害。
使用评点
用来作尺寸对比的两个鼠标。罗技G502,赛睿无线大师,同时这两个鼠标的性能和钛度也是基本一致的。
首先从尺寸上来说,长度上虽然钛度最短,但是并没有很大的影响,因为G502前面的长度一般来说并不会使用到。高度上,G502最高,大师和钛度的上表面弧度接近。这三个鼠标的实际使用宽度是接近的,但是实际握持手感上,钛度的最窄,因为钛度的中部位置凹进去比较多,G502的侧面左右基本是平的,大师的凹陷比较小。
本人属于大手,手长约20cm,使用习惯为捏握、高DPI下手腕基本不动靠手指操作。上图基本可以看到我的握持动作(食指刚受伤所以……),手心位置余量还是挺多的,握感上的尺寸大概属于中等,相对偏修长。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是,对于我来说,左手拇指位正好位于侧面开始向两边凸起的曲线部分,所以拇指指肚稍微有点硌着,在实际使用当中影响不算大,对于手指更长或者其他操作握持习惯的玩家来说,应该不会有什么障碍。
表面涂层的手感这方面,前面我说过了,个人感觉有点类似于磨砂,相对来说,粗糙度高一些,在几天的使用过程当中,对于手汗状态下的防滑能力一般。和钛度相比,我平时使用的涂层鼠标里面,雷蛇罗技的涂层光滑度高一些,更细一些,防滑的能力也比较差;赛睿的涂层感觉更柔软,看起来毛毛的,光滑度差一点,防滑和罗技差不多,略好一点;镭拓的类肤涂层看起来光泽度差一些,但是阻尼感是最强的一个,防汗防滑的能力最强,是我目前主力服役的两个鼠标之一(同时也是持续服役时间最长的)。
钛度的微动使用的是最近频频见到的欧姆龙7N(20M),现在很多厂商使用20M的目的都是为了保证微动寿命(当年蝰蛇的微动我真的换到手软黑到地老天荒没商量),钛度自然也不会在这方面落后。按键手感上,得益于和RAW类似的较薄上壳,比较的清脆;依靠着非常高的模具精度和设计,按键的空键程也控制的不错(其实我之前用过一款类似构造的磁吸上盖的日本产蓝牙鼠标,手感做得还是不错的,所以到手之前对于这个结构也没有太多的担心)。唯一的问题是左右按键的手感和声音不一致,左键的更干脆一些。据说后面批次会修改,想入的可以预约一下等等。
至于侧键,个人觉得位置并不容易误触,贴片式微动的手感比较肉,不太带感,但是作为一个非主要按键,其实还好,只不过侧键上下晃动的幅度略微有点大了,希望之后能做出修正。编码器手感很棒,段落清晰,滚动力度和中间硬度都比较适中,滚轮表面阻尼不错,不会打滑。
三个鼠标对比下来,G502最重,配重清空都有126g左右,满载已经到了接近150g了,不怪所有人都说重。相比之下,钛度在这个尺寸的鼠标里面重量算是中等偏上一点的了,已经和带电池的无线大师一个重量了,应该是受到了内部组件过多的影响。实际使用当中,这个重量应该还算比较适中的,既稳,又不算重。对我来说,在硬质垫子上还是非常容易操作的。
鼠标的定位能力方面,A9800应该是没什么可挑剔的了,在纯色和有图案的布面、树脂、铝垫、罗总的钢垫和T哥的玻璃垫上都表现良好,软件测试的截图是在T哥的玻璃垫上画的,并没有看到有明显丢帧的现象。A9800最高8200DPI,四挡自设可调(切换时滚轮灯会通过闪烁次数表明档位),应该也足够满足所有人使用了。
最后来说一下驱动支持。
我下载手机APP的时候,苹果商店的审核还没有通过,所以是按照钛度社区里面的教程用别的软件安装的(上左1)。软件进入界面,逼格挺高,还是那句钛度的口号(上左2)。具体APP的内容,基本钛度的宣传都说过了,大概给大家看一几个界面和我的两个测试数据(APM那个到截图为止我是榜上第十,我觉得包括我在内基本都是刷的……三分钟而已嘛……)。
灯光改色的这个转盘挺有意思,底下还有几个选项的开关。只不过彩虹模式并不能流动式的渐变稍微差了点儿意思,应该以后有了驱动和新固件可以加上,在这里提个意见也不知道能不能看到。
略提一点,钛度鼠标DPI的按键镭雕的那个线条,下面并没有做乳白涂层遮蔽和匀光,导致可以看到按键下方的加强筋,颜色也略有变化这算一个极细节的部位,估计是疏漏了或者是小按键不容易做喷涂,希望以后可以改成乳白材料。
心率检测打开的时候,感应器的绿灯会亮起。如果手离开了鼠标,绿灯会闪烁(抓拍了两张示意一下,注意秒数)。心率感应的准确度还是可以的,误差不大,随着智能手环一类的设备发展,这种感应器的精度还是有保障的(虽然到现在我也不觉得有什么用处……)。
因为目前钛度的官方PC端驱动还没有见到影子,所以最后放一个东西,是坛子里机智de三哥这个坛友做的一个外设通用驱动(很屌的样子),可以支持钛度鼠标设置按键宏定义,有需要的应该可以将就一下。有关LOD、固件升级等等的东西估计还是要等到钛度官方驱动出来之后了。
最后晒一波剩图。
总结写在最后容易看见!!!
就我个人的看法,钛度这次做了一款偏RTS和MOBA类游戏,但是相对来说手感适应性比较强的鼠标,这个可能与Sky个人的鼠标使用环境和习惯有关(我觉得之后一款该做FPS鼠了,我觉得)。整个鼠标性能绝对达标,磁吸部件安装稳定,手感方面上手比较容易,使用便利性在和手机端APP的配合之下做得也非常不错(我是觉得手机APP比云驱好用,我这么觉得)。整个鼠标从设计倒做工,算是相当的高标准严要求,并没有出现其他新品牌容易出现的各种问题,完成度非常的高,大厂范儿十足。除了很多人觉得没啥用的感应功能没啥用以外,也并没有太多冗余无用的点缀。仅有的缺点可能是外观不够出挑(就是你们说的和谁谁一样,其实到头来除了特别杀马特的,最常见最好用的那些个鼠标不都是从仅有的三四个鼠标演变过来的,所以这个我觉得还是宽容点儿好)、线材感觉一般(前面没提,真心感觉线做工不太好,插头镀金倒是没啥用毫无影响),还有偶尔出现的鼠标固件小Bug。就价格上来说,299的价位也是蛮实在的(我G502还是活动的时候299入的呢),也许满足不了很多对于一款新产品的幻想(比如有蓝牙但并不是双模我心塞塞),但是回过头来看看作为一个鼠标的本质,就我这个实用党来说,这个价位我认为是值的。抛开偶像因素,看鼠标本身,是一款值得入手的鼠标。
PS:我鼠标线插上之后拔不下来了怎么办啊!!!不敢拔怕拔断啊!!!
再PS:第一次写这么详细这么长的评测帖,累死我了,不说了我先去伺候已经等生气的媳妇,回头突然想到什么内容再补充。
相关阅读